本文目录一览:
(1)材料一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?(2分)出现这种情况的国内、国际原因分别...
(1)现象:战国农业生产发展(粮食产量提高)。(2分)原因:铁农具、牛耕的推广;水利工程的兴修(郑国渠、都江堰);各国的变法,生产关系的调整(私田取代公田)。
(1)说明: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(或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)。主要原因: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,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。(2)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凋谢、萎缩。
(2分)说明: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中国经济高于同时期的欧洲。(2分)主要原因:新航路的开辟,殖民掠夺;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。(4分,各2分。表达相应意思即给相应的分)(2)外交方式:军事外交,政治外交(非军事外交)。
...材料一说明了什么,基于教材的视角,用牛顿所取得的科学成
1、伊萨克.牛顿是杰出的物理学家、天文学家和数学家,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创始人。具体地说,牛顿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:天文学上的成就:牛顿从对天体运动规律的多年研究分析,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。
2、(1)牛顿的发现,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,为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;解放了人们的思想,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。(4分)(2)理性力量。
3、由于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,在牛顿三定律中,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。教材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,承上,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,启下,通过实例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。
材料一,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
1、第一是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。第二是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奴隶制的出现。
2、材料一反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现象。因果关系,因为军阀混战导致社会凋敝,人民生活困苦不堪。这是对东汉末年的天下形势的分析。
3、现象:反映出农业人口比重日益减少,工业人口比重增多;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,城市化进程加快。
4、(1)材料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(经济)的落后,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而造成的。它引发了材料二以“二一九法令”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,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。
5、(3)分析材料二,说明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?(1)图片一反映的是当时全国普遍存在的用土法炼钢的现象。(2)图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,特点是“一大二公”。
6、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,波及到全世界,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。材料二: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。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,如此贴近,如此便利,如此全面地感知世界文化的丰富。